玻色量子联合发布《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5年)》
2025年9月25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财富》中国科技50强·创新之夜在广州保利洲际酒店盛大召开。《财富》中国科技50强·创新之夜是一场汇聚中国科技精英的盛会,来自《财富》世界500强及《财富》中国科技50强企业的科技领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新兴的技术走向,分享见解,创造共识,会上并表彰《财富》中国科技50强上榜公司的科技创新及其商业成就。
国内量子计算领军企业——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玻色量子”)作为《财富》中国科技50强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量子企业受邀出席创新之夜,玻色量子副总裁吴国卿现场参与以“探索前沿科技”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分享了玻色量子在实用化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量子计算技术产业化洞察。
《财富》中国科技50强·创新之夜现场
玻色量子副总裁吴国卿圆桌分享
领奖现场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当下,前沿科技正重塑未来蓝图。量子计算为复杂难题求解带来曙光;低空经济催生新的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这些前沿科技交织并进,正一步步将科幻变为现实,引领我们迈向一个超乎想象的全新世界。
圆桌讨论现场,《财富》中国新媒体执行主编谢菁炜主持,玻色量子副总裁吴国卿与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以“探索前沿科技”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玻色量子副总裁吴国卿分享现场
谢菁炜:从技术上看,量子计算是仍在“技术攻坚期”还是已进入“早期应用验证期”?从商业化成熟度来看,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吴国卿:量子计算技术还在快速发展阶段,正在从实验室技术向工程化、商用化迈进。当前全球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并行发展,不同的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各有优势,这是技术突破期的必然现象。
从量子计算行业发展上看,通用量子计算还需要较长时间发展,专用量子计算能够快速进入市场。
目前,玻色量子已经领先进入——专用量子计算机实现多种核心应用示范阶段。基于自研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率先在生物制药、AI、通信、金融等场景实现专用量子计算的商业化探索和实用化突破,并展现出与全球首家量子计算机商业供应商——D-Wave并驾齐驱的实力。
现阶段,量子计算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初期,还需要政策扶持、场景开放和生态共建,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坚信,未来5-10年,专用量子计算机将在生物医药、通信、金融等领域率先落地,2035年后迈向通用量子计算与经典算力的深度融合。
谢菁炜:量子计算目前被谈论最多的是在金融、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在您看来,哪个垂直领域已经清晰地看到了量子计算带来的投资回报率?您如何向一个传统的行业客户证明“量子优越性”的价值?
吴国卿:目前玻色量子已经与生物制药和金融等领域的诸多科研院校、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生物制药领域,我们为广州国家实验室、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多家机构搭建了涵盖复杂生命系统解析、药物发现设计、数字细胞智能体构建的一整套“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的解决方案框架。例如与广州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发了用于癌症早筛的单细胞组学数据分析算法,其分析精度超过现有的所有方法;与中山大学合作的mRNA疫苗序列优化算法,仅用半天时间就模拟了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规律,助力疫苗的设计及优化。
今年,玻色量子还发布了国内首个量子玻尔兹曼机及开源编程套件KPP,在AI制药领域打造出首个“高频应用场景”,开启生物制药新范式。所以生物制药也是我们清晰地看到量子计算带来投资回报率的重要领域之一。
金融领域,我们与华夏银行、平安产险等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量子计算解决方案,助力他们快速处理海量金融数据,以提升他们决策的精准度与时效性,其中与华夏银行开发的基于量子计算的金融反欺诈算法在真实业务数据上实现千倍级效率突破。
因此,我们将量子计算与现有的经典计算架构体系融合,这就帮助传统的行业客户对量子计算优势的认知具象化了,量子计算的优势不是理论上的,而是需要在具体问题中验证。我们相信,只要在具象化问题中证明量子计算比传统GPU上的AI方法有明确的优越性,就实现了量子价值。
谢菁炜:量子计算存在“技术超前于市场需求” 的特性,如何说服资本这不是技术炫技,而是可落地的增量业务?
吴国卿:首先我不认为量子计算是技术炫技,恰恰相反的是量子计算的发展要落后于市场预期。全球领域有很多问题是目前经典算力所解决不了的,比如肆虐全球,更加频繁爆发的传染病,而玻色量子可以率先通过mRNA疫苗序列优化算法进行精准预测。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曾提出一种很重要的能量神经网络——玻尔兹曼机,再依托玻色量子自研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我们可以用更加精准的生成式AI算法,生成mRNA的序列表征。我们在探索中发现,这些新生的数据表征与传染病自己演化的结果表征保持一致,所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帮助疫苗制造企业。疫苗制造企业可以基于量子计算机获得相对精准的表征数据来制作疫苗,而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只依赖病毒去做高通量培养,让病人进行漫长等待,这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目前,我们已和众多的AIDD企业为代表的行业性客户在很多细分领域展开合作,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也是量子计算能够作为新型算力基础实现行业赋能的有力证明。
谢菁炜:中国在量子计算的“硬件国产化”上进展显著,这种国产化优势是否已解决量子计算的成本瓶颈?
吴国卿:“硬件国产化”确实很重要,但降低成本并不是中国量子计算机向上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实现独立自主,让整个工艺和技术储备不要被“卡脖子”。例如超导量子计算机,其核心器件是被国外“卡脖子”的。
而我们从成立一开始,就考虑了自主可控的问题。目前,玻色量子已经独立研发了光量子芯片,高精度量子计算专用光纤恒温控制设备、光量子测控一体机等,在核心器件方面完成了100%国产化。
今年8月,玻色量子自建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就正式落地深圳南山区,这是国内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我们有数千平的生产车间,建成后预计年产光量子计算机可达数十台/套,可形成专用光量子计算机的批量生产产能。这标志着玻色量子的实用化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研发阶段正式迈入工程化量产阶段。也是我国专用量子计算机从“技术突破”走向“产品交付”和“商业变现”的关键一步。
谢菁炜:量子计算的能力边界是什么?
吴国卿:首先,量子计算不是一项“包治百病”的技术,任何一个实用场景都是硬件跟算法的“双向奔赴”,在量子计算机建造出来之后,需要找到它适配的量子算法,以实现其能在特定高复杂、大规模问题上提供指数级的加速,这是我们对于不断发现量子计算机能力边界的一个认知。
在大半年的时间内,我们向全世界开放玻色量子的相干光量子计算云服务,玻色量子已经累计完成了40多个真实场景的测试验证。在测试验证过程中,基于我们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求解了大量的生物制药、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通过非常标准化的数据测试与横向对比,实验证明在解决某些特定问题时,量子计算机具有超过经典计算机的量子优势,这是一个逐渐定位量子计算机能力边界的过程。
总结来说,量子计算不断向上发展的核心是要以真正的场景验证为最终的试金石,而不是以纯粹的学术判断来定义。
谢菁炜:低空经济会产生海量的实时飞行数据,量子计算拥有处理超复杂优化问题的潜力。您是否看到了两者未来潜在的结合点?
吴国卿:这个问题特别好。恰巧最近,我们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的院士团队,在“量子计算+低空经济”的场景结合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发现,当低空经济时代来临之后,无人机集群系统呈现出高度离散、动态变化极快的特征,其控制、轨迹捕捉及实时组网通信问题的计算复杂度已属于NP-Hard难题。
在以往基于固定式面天线、覆盖静态区域的场景下,这类问题并未遇到如此复杂的数学模型,因此传统计算机体系难以在低延迟条件下制定出较优策略,实现无人机的实时组网。而我们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恰恰天然适配求解NP-Hard难题。很快我们联合团队就会在这个领域有突破性的成果发布。
谢菁炜:请预测五年内,量子计算将如何改变生活?
吴国卿:我们认为,量子计算将不会以取代个人设备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关键的“幕后”算力,通过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模式,率先在那些经典计算已无法应对的高复杂性、大规模难题中取得突破。例如在生物制药领域,大规模量子比特数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将成为生物复杂计算的重要算力支撑板块,更广泛普适的应用将加速生命科学重大发现,降低药物研发成本,为人类生命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未来三到五年,玻色量子会聚焦于自研的量子玻尔兹曼机,希望通过量子计算引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行业向精准、高效的研发范式加速迈进,开启AI制药新范式,更希望能全面推进实用化量子计算在各行各业的场景落地,助推我国国产实用化量子计算科技实力飞跃发展。